新能源產業鏈標準。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工業副產氫、氫冶金、清潔低碳氫合成氨、甲醇、航空煤油等標準規范研制,完善水電解制氫、氫燃料電池和氫動力軌道交通等氫能裝備相關標準。推動重點行業領域光伏、風電、新型儲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以及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應用等技術標準規范制修訂。
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標準。著力推動惰性電極、濕法陰極、多極槽技術標準研制,以及電解鋁柔性電解、鋁電解槽能量流優化及余熱回收、多種類異質可燃固體廢棄物替代燃料制備水泥、儲能儲熱裝置與企業煤氣發電、余熱發電耦合等技術標準研制。加快電弧爐、電鍋爐、電爐窯、電加熱裝備、熱泵、大功率電儲熱鍋爐等電能替代工藝裝備標準研制。加快完善環保裝備產品性能、應用選型和效果驗證標準研制,建立優質企業培育和產業集群評價類標準體系。推動制修訂重點產品有害物質限量要求標準,配套完善檢測方法及儀器性能評價、有害物質信息傳遞及材料聲明、符合性評價規范等標準。
數字化綠色化協同標準。聚焦數據中心、5G基站等數字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推進一批綠色數據中心、液冷、高效供配電等標準制修訂。圍繞重點行業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典型場景應用,推動制修訂一批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產品全生命周期階段的應用標準,支持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賦能核算核查、技術工藝、監測評價、管理服務等領域標準。加快數字化能碳管理、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數字化賦能管理效率提升、智能分析監測、綠色低碳技術驗證等領域標準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