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發布 8家紡企同時公開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中國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建設:5年5個第一 2005年:中國第一個標準化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發布。 2006年:中國第一份行業社會責任報告《 2006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發布。 2007年:中國與國外的第一個社會責任體系合作協議《CSC9000T與BSCI合作協議》簽署。 2008年:中國第一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體系(CSR-GATEs)發布。 2009年:中國同行業企業第一次集體發布全部經獨立驗證的社會責任報告。 “去年10月份的上海面料展上,有一個國外買家來到我們展臺前連聲說,終于找到了。原來他看到了我們展臺上的CSC9000T的標志。結果這個客戶表示不需經過驗廠,直接就把訂單下給了我們。”7月30日,旭榮集團總經理黃莊芳容在人民大會堂向記者講述施行CSC9000T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后的一次經歷。顯然,CSC9000T的推出讓旭榮集團這樣的跨國企業嘗到了甜頭,“中國的產品以前是低檔貨的代名詞,但是現在國外的買家已經改變了這種看法,他們心中已經承認中國的產品成為中高檔的代名詞。如果我們再把社會責任做得更完整,那我們更會受到世界的肯定。”這位在世界各地跑來跑去的企業家深感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重要。 7月30日,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隆重召開了2010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聯合發布會,并對2005~2010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建設5周年進行了回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布了《2009/2010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同時,常州旭榮針織印染有限公司、大進制衣廠(惠州)有限公司、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丹毛紡織有限公司、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紡織服裝企業面向全球公開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些報告均依照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綱要CSR-GATEs的要求編制,并得到了第三方機構獨立驗證,這也是紡織服裝企業連續第二年聯合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此次發布活動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行業協會、國際組織、相關企業的高度關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副會長王天凱、楊東輝、張延愷、孫瑞哲,紀委副書記宋冬菊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王偉,國資委政策行業協會聯系辦公室副主任武愛河、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副主席蔡瑞霞等領導參加會議,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中心、中國檢驗檢疫協會也派代表出席了會議。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出口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政治、經濟、市場競爭倍加激烈的大背景下,“既要關注生產什么產品,還要關注以何種材料何種方式生產產品;既要關注勞動生產力提升,還要關注勞動關系的和諧、與環境的和諧、公平貿易;既要關注產品本身質量和性能,還要關注產品在消費過程中的社會價值,引導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的社會責任理念,已經逐漸成為引領中國紡織服裝行業轉變發展方式,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從紡織大國走向紡織強國的戰略思維和行動指南。 責任深化 從利益到價值 杜鈺洲在致辭中談到,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我國紡織行業從去年2月底之后就開始逐月企穩回升,到今年6月繼續向好發展。我國紡織業的國際競爭優勢,不僅沒有削弱,而且在不斷提升。他認為,這除了行業執行中央關于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系列大政方針,加速行業技術進步、區域轉移、品牌建設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行業在發展中加大了社會責任工作的力度。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王偉高度評價了紡織行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工作。他說,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建立了中國產業界第一個自律性企業社會責任規范,改變了我國企業在供應鏈上被動接受的不利局面。紡織行業的社會責任建設走在了我國工業領域的前面。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自2005年開展社會責任建設推廣工作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果,相繼發布了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以及在2008年率先制定和發布了我國產業界第一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指引規范《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綱要》(CSR-GATEs)。目前,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已在10個產業集群的百余家骨干企業建立起CSC9000T管理體系,并有13家紡織服裝企業按照CSC9000T管理體系的要求共同發布了各自的社會責任報告。在實踐中,行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也有了新的提升,社會責任逐步從勞工擴展到環境、擴展到節能減排,擴展到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從一個企業延伸到供應鏈,從一個國家的供應鏈還要延伸到跨國供應鏈。 作為中國紡織工業社會責任建設5年來的推動者和見證者之一的孫瑞哲建議將社會責任中“利益相關方”的表述改為“價值相關方”。 他解釋說,社會責任建設不僅應該關注利益,而更應該關注個人、企業、行業、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價值。因為價值讓大家相互關注,也因為價值讓大家走到了一起。 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應該從三個層面去認識。在微觀層面,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平等機會和尊嚴,實現體面勞動;在中觀層面,要改善環境,有效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倡導規范、可持續的產業秩序和社會價值;在宏觀層面,要提供、保持并促進就業,保障民生基礎和國家和諧,穩定并優化國際供應鏈和價值鏈,使中國制造惠及世界人民。 對于未來行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工作發展規劃,孫瑞哲概括為“四化”的解決方案:首先是推廣垂直化。在重點分行業和重點地區推廣社會責任,利用行業和地區的發展政策,集中在行業領軍企業和地區優勢企業樹立責任樣板和責任選擇機制。其次是機制雙軌化。責任建設采用“管理體系加績效報告”的雙軌并行機制,在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能力的同時增強企業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再次是驅動政策化。利用行業合作平臺將經驗傳播到其他行業,爭取更多國家產業和發展政策的支持,將社會責任管理和社會責任績效信息披露融入行業發展戰略和實施規劃中。最后是合作本地化。落實供應鏈社會責任體系合作,將CSC9000T與BSCI兩個體系之間的合作與互認工作引入實質性階段,探討與其他體系和標準的合作機制。 責任財富 從受益到和諧 “作為一名一線員工,我最直接的體會就是最近三年來我和我同事的工資每年都能增長15%以上,我們的福利待遇也越來越好。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合理的回報,我感到很滿足。我要加倍努力,在為自身創造更好未來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嘉興悅萊春公司女工楊春蕾體驗到了CSC9000T的推行為企業員工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實際上,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8家公司無一例外地表示,員工的工資每年都能保持2位數的增長。 一般認為,勞動力工資的上漲會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但杜鈺洲認為,這個因素也可以變為促進因素,可以促進產業升級。杜鈺洲說:“中國經濟發展了,中國紡織業進步了,為什么工人工資不提高?”他認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職工工資提升也是擴大內需的需要。 |